香港商報
-- 天氣
體能之巔 挑戰舞貔貅

體能之巔 挑戰舞貔貅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04-29 09:57:0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醒獅靈動的雙眼,麒麟立體的輪廓,在誕會及表演場合中,總吸引人們的目光,但當貔貅出動,市民會問這是什麼來的。一副鍋仔面的貔貅披掛長長黑毛髮,不斷走動,還有多種腿法,舞者看來要花很大氣力。歐紹永門派在香港舞貔貅已一甲子,歐紹永弟子陳漢傑說,舞貔貅體能要求高,也要一定武術根底,因此很少人學習。為推動這項傳統文化表演,明年初將舉辦大型展覽,讓更多市民認識。

 在過去的採訪活動中,共看過三次舞貔貅,其中兩次是在誕會見到,表演時間短。另一次就是與陳漢傑談貔貅,其四名弟子包括林運義、陳俊熙、曾子維和李耀宗,即席表演一場《瑞佛領貔貅》(節段),分演角色貔貅(貔貅頭、貔貅尾)、青猴子和大頭佛。在為時四分半鐘的表演中,貔貅不時走動、耍出多種腿法、跳躍翻滾,在大頭佛及青猴子戲耍下,表演剛猛生動。

 傳說中的瑞獸 兇猛又吉祥

 貔貅是什麼生物?牠跟麒麟、龍鳳一樣,都是傳說中的瑞獸。有說牠是龍的第九子,傳說其形狀似虎,又說似熊,毛色灰白,遼東人稱之為白熊。雄性稱為貔,雌性稱為貅。《說文解字》指牠是「豹屬」,大概像豹子,又引《周書》指「如虎如貔」,顯示貔是「猛獸」。相傳貔貅有嘴沒有肛門,吞萬物而不瀉,納食四方之財,只進不出,是兇猛但又有吉祥寓意的動物。

 至於舞貔貅,相傳起源於河南、江西等地區,在五胡亂華及黃巢之亂,中原客家先民大量遷徙避禍,將此技藝傳至廣東海豐、陸豐縣及福建閩南等地區,而客家人大多在喜慶、新年或祭祀時表演此項活動。香港於2014年公布的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將舞貔貅列入表演項目內。

 陳漢傑說,他的師傅歐紹永上世紀60年代初已出外表演貔貅。歐紹永有很強的武術底子,年輕時候已接掌南鷹爪掌門人之位,之後深感自己功夫不夠全面,學習白鶴派功夫,成為香港白鶴派第三代弟子。陳漢傑指師傅走遍大江南北,亦去過台灣讀書,經歷不少見聞,又懂功夫,本身是客家人(曲江縣)的他亦知道有一種客家人運動叫舞貔貅。當他從台灣回港不久,就用泥模做了第一代貔貅,造型參考在台灣讀書時見過的蓋仔獅即金獅,步驟是先在模上油油,跟住鋪沙布沙紙,再上色、裝毛,最後脫去泥模。身用了麒麟被,音樂用大鑼大鈸,再配合自己獨有功夫。

 加入旋風腿外擺蓮 難度更高

 相比舞獅、舞麒麟,舞貔貅要更高的體能。陳漢傑解釋說,貔貅面扁,即鍋仔面、突額、頭有三隻角,中間特大、有燎牙、鼻大,長相兇,其眼不能動,要生動就要靠側邊毛髮,配合很多肢體動作,如騰跳、旋轉、滾地、腿法、轉動手法,牠的走動範圍亦大,整體表現剛猛。而各家舞法都會加入自己門派功夫,所以他們舞動貔貅時,融入南鷹爪功夫,叫纏絲手、搓龍珠的手法。腿法方面多達12種,有直蹬腿、旋風腿、外擺蓮、跪馬、吊馬等。他坦言舞貔貅除要更高體能,也必定要有一定功夫底才玩到,因此較少人學習。

 他續說,香港龍獅麒麟貔貅體育總會已營運20年,因此行內人普遍知道什麼是舞貔貅,亦多了人接觸,但行外人如市民則少認知。為傳承及推廣龍獅等運動,歐紹永門派弟子多年前已進入社區如學校作教授,如他於19年前已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教授學生舞獅麒麟貔貅。在《瑞佛領貔貅》表演中,表演者就是該中學的畢業生。

 弟子自家紮作貔貅 耗時三個月

 其中年僅21歲的林運義將貔貅頭舞得虎虎生威!他除了懂舞貔貅,亦識紮作,去年花了三個月時間(每晚五小時)紮作三隻貔貅。他說,一向有紮海陸豐麒麟,全是自學得來,但紮貔貅前,由師傅(陳漢傑)安排往廣州培訓一星期。這三隻貔貅是特別紮來供展出。

 原來陳漢傑代表師傅歐紹永,去年10月以鷹鶴國術總會名義,在饒宗頤文化館辦了首個全港貔貅展覽及工作坊。陳說,師傅年事已高,推廣重任交了給他。去年的展覽有不少徒弟幫忙,做舞台、燈光、影像等設計。展覽有初步成效,讓一些人增加認識,但仍須加大力度推廣,已預定明年初在文化中心舉行大型貔貅展覽,場地面積較去年展覽大增近七成。早前陳已向非遺辦申請基金,希望可獲得資助,請來技術配套的專業人員,讓徒弟們專注貔貅展內容,展覽亦將會有初中生徒弟表演,已開始積極練習。(記者 鄭玉君)

 頂圖圖說:鷹鶴國術總會去年首辦貔貅展,明年初將再辦,規模更大。張浩林提供圖片

py.jpg

 歐紹永門派弟子表演貔貅舞《瑞佛領貔貅》。記者鄭玉君攝

IMG_9694.JPG

 陳漢傑(後排中)與弟子在黃楚標中學禮堂合攝,他們全是舊生或在讀生。

IMG_9709.JPG

 林運義酷愛紮作,花三個月時間紮作三隻貔貅。

本門元祖貔貅老祖宗 1960年.jpg

 歐紹永徒弟約於1963年在電影《路客與刀客》記者招待會獲邀表演舞貔貅。鷹鶴國術總會提供圖片

責任編輯:朱劍明 體能之巔 挑戰舞貔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