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廣東海洋經濟總量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據初步核算,2023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為18778.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0%,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3.8%,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8.9%。
《報告》指出,2023年,廣東海洋經濟對地區經濟名義增長的貢獻率達11.0%,拉動地區經濟名義增長0.6個百分點。
——海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23年,廣東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3∶31.4∶65.3。海洋製造業增加值為4675.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9%。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海洋電力、海水淡化等海洋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產業增加值為257.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2.2%。
——「海上產業」不斷做大做強。2023年,現代化海洋牧場開工項目達40個,海水產品全年產量達478.2萬噸,同比增長4.3%。海洋天然氣產量為123.7億立方米;海洋原油產量為1998.1萬噸,同比增長6.0%;全省風力發電量為30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全省共有11個海砂區塊完成出讓前期工作。
——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3年,全省海洋領域存量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實驗室1個、省重點實驗室49個,涉海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個。全省在海洋漁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氣及礦產等領域專利公開數為16141項。
在海洋領域開放合作方面,廣東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粵澳橫琴、深港河套等重大平台為重點,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向海開放高地。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2%。
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締結國際友好港口90對,已累計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450條,聯通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2023年,深圳港、廣州港、湛江港、汕頭港共計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73.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5.6%。全省開行國際貨運班列1258列,同比增長約30%。
2023年,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3.04萬億元,佔進出口總值的36.6%。2023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達成簽約及意向合作421項,風電、漁業等領域系列國際展會達成意向交易額合計超千億元。
在海洋生態建設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營造紅樹林約2656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約2010公頃。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以及江門台山、湛江雷州、徐聞、惠州惠東4個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加快建設。全省7個海島入選國家級「和美海島」,佔全國入選總數的1/5。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2.3%,為近二十年來最好水平。(記者 陳薇 黃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