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創新驅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之一。目前,中國各主要中心城市特別是城市集群都形成了自己規模特色各異的創新中心,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有四大創新圈,即港深莞穗創新圈、長三角創新圈、京津創新圈和成渝創新圈。從四大創新圈的區域布局、角色定位、功能作用等方面來看,四大創新圈與中國經濟梯度發展的總體格局一脈相承,相得益彰,並在中國經濟發展大潮中各領風騷。
港深莞穗創新圈已成世界級創新高地
首先,中國最大的創新圈非港深莞穗創新圈莫屬,該創新圈位於中國華南沿海的粵港澳大灣區內,該創新圈主要包括香港、深圳、東莞、廣州四大重要城市,是中國四大創新圈之中最具活力且最具規模的城市創新集群。港深莞穗創新圈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金融創新見長,是各路人才和各種經濟實體創業創新的最佳舞台,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民營科技企業皆集中於此。該創新圈也是中國對抗美國科技戰和貿易戰的最主要前沿陣地。目前,港深莞穗創新圈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創新高地,這裏不僅有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世界級高科技企業,而且還有香港這個中國最大的自由貿易港以及中國內地由中央批准的最早一批自貿試驗區。在這個創新圈裡每年都會誕生無數的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並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的先鋒以及高水準改革開放的示範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創新圈內的深圳市雖然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但短短40多年時間的發展,深圳已經成為中國的創新之都,深圳營商環境優越、人才匯聚、產業創新能力強大,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已經成為比肩美國矽谷的中國創新高地。目前,港深莞穗創新圈正在加強內部協同整合,發揮優勢互補的潛能,力爭成為輻射全國引領世界的綜合性城市集群創新圈。
長三角創新圈形成產學研一體化體系
其次,與港深莞穗創新圈實力相當的第二大創新圈是長三角創新圈。該創新圈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帶,主要包括上海、蘇州、常州、無錫等城市集群,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該創新圈以上海為龍頭,以蘇、錫、常為腹地,形成了中國最為完善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系。今天,許多國家重器如大飛機研製、大型船舶建造、中高端晶片生產、中高端醫療設備以及高端精密儀器設備製造等等先進科技產業領域皆崛起於此。上海自貿試驗區是國家第一個批准的國家級自貿試驗區,經過多輪擴容,上海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全國高水準開放的領頭羊。上海已經建成為中國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擔負着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使命,通過金融制度創新為中國金融業高水準改革開放探路也是上海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使命。此外,長三角創新圈還是中國最重要的先進產業創新基地,這裏的產業反覆運算更新速度之快,轉型升級效率之高,不僅在中國成為示範模樣,而且在世界上也屬一流。目前,長三角創新圈正處於如日中天的良好發展狀態,這裏不僅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重鎮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經濟參與國內國際兩個大循環的主要生力軍之一,其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京津創新圈擁有豐富科研資源
第三,中國北方最大的創新圈是京津創新圈,該創新圈位於華北的渤海灣地區,包括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城市,其中北京是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之一,其顯著優勢在於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北京集中了全國1/3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匯聚了全國1/4以上的著名高校、擁有超過2/3的兩院院士。眾多頂尖高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援和智力保障;大量的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不斷產出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天津雖然沒有北京的科研實力強大,但天津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製造業優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和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在先進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具備較強的實力。同時,天津也在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投入,建設了多個產業園區和創新基地,如濱海新區等,吸引了大量的創新企業和人才聚集。近年來,北京和天津努力探索協同創新模式,在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產業協同創新、創新平台共建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和可喜進展,有力帶動了兩地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資訊和先進製造等領域的發展。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北京的科技創新優勢與天津的產業基礎相結合,推動了產業鏈的融合發展。在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氫能和燃料電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兩地企業開展深入合作,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在京津冀範圍內提高配套率。目前京津創新圈不僅對中國的整個華北、東北地區經濟發揮重要的輻射拉動作用,而且已經成為中國高水準對外開放與高品質發展的標兵。
成渝創新圈輻射中國西部地區
第四,中國西部最大的創新圈是成渝創新圈,該創新圈位於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成都和重慶兩座特大城市,其輻射範圍涉及整個中國西部地區。成渝地區雖然地處中國內陸西部,但這裏曾經是中國「三線建設」的重心,國家的大量投入和人力資源轉移,使成渝創新圈不僅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而且還積累起了雄厚的科研實力。目前,該創新圈擁有高等院校上百所,擁有一大批國家級科研機構,在國防科工、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為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方面,成渝創新圈在汽車製造、電子資訊、裝備製造、航空航太等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為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產業空間。如今,成渝創新圈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並致力於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應用場和開放創新示範區,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尤其是「卡脖子」技術,增強協調創新發展能力,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科技支撐。在國家的區域協調發展大格局中,成渝創新圈對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帶動和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