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經濟發展的含「綠」量、生態環境的含「金」量。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45萬畝國家儲備林項目真正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了實處。日前,記者於該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原本荒蕪一片的山頭如今鬱鬱蔥蔥,漫步其中,空氣明顯清新了不少。對於內行人來說,這「都是錢」。
白銀市平川區國家儲備林項目總規模45萬畝,總投資70億元,規劃建設純用材林25萬畝,木本油料林文冠果純林20萬畝。擬分四期實施,目前已造林25萬畝,進程過半。
空氣亦可當錢花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在平川區國儲林+N模式中,碳匯經濟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而碳匯交易通俗點來講就是用「空氣」「賣」錢。
記者了解到,早在該項目實施之初,當地就成立了全省首家林業碳匯發展中心,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三體系、四系統、N場景」的白銀市平川區林草碳匯智慧管理平台,構建涵蓋CCER、VCS、CDM等多渠道的減排量方法庫與核算標準,根據國內外碳交易的規定,為平川區乃至全省提供減排量項目的申報、審定支持、備案管理和項目方法學推薦服務,提升儲備林碳匯項目的綜合管理,開發多類型碳匯產品的應用場景,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開展碳匯交易等方式推動生態經濟發展。
今年5月,平台建成試運行,年內或將完成首筆碳匯交易。初步核算,45萬畝國家儲備林全部建成後,可年均吸收二氧化碳82萬噸,按照目前市場價格每噸83元計算,每年可產生6800萬元林草碳匯價值。(記者 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