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六屆川劇節暨四川省第二屆川劇匯演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本次活動將於本月正式啟動,將持續舉辦至11月。主要包括開(閉)幕式、集中展演、專業賽事、傳播普及、匯報演出、新媒體推廣計劃、優秀劇目人才「走出去」七大板塊13項活動,並推出41場集中展演。旨在以川劇為抓手,更好推動巴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夯實新時代文化強省建設的內容支撐。
《芙蓉花仙》啟幕 41場展演好戲連台
其中,由四川省川劇院帶來的川劇代表作《芙蓉花仙》將於9月14日晚在成都拉開本次活動大幕。
該劇女主角第五代芙蓉花仙、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張燕介紹,「《芙蓉花仙》是一部優秀的川劇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泛社會影響的藝術作品。它通過講述仙女與凡人雙向奔赴的愛情故事,傳達了現代社會的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以及絕不向命運低頭的堅韌精神。」
據悉,《芙蓉花仙》自80年代上演以來,就因其觀賞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結合,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經過了幾代人4000餘場的演繹,該劇創下我國舞台戲曲演出場次最高的全國紀錄,還先後赴十餘個國家(地區)進行訪問演出,贏得了國內外廣泛的關注和讚譽。
作為開幕劇目,張燕表示,此次復排秉持着「守正創新、融入時代」的原則,把傳承和創新相結合,確保「舊中有新、新中有根」。音樂唱腔方面,在配合川劇高腔精髓的基礎上,增加鍵盤樂器,豐富聲音效果,更加充分的展現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內心世界,使得觀眾在欣賞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傳統戲曲的魅力,又能體驗到現代音樂的創新;表演方面,不但融入了川劇傳統的變臉、吐火等絕活表演,還更新了魔術、巧思機關,力爭為觀眾帶來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和更加豐富的藝術享受;演員陣容方面,年輕演員們通過精湛技藝和生動表演,將劇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以更新鮮的視角、更創新的思維和對時代更高的敏感度,為傳統戲曲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使戲曲藝術更加貼近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
此外,來自川渝兩地的川劇院團(校)還將帶來如《焚香記》《夢回東坡》《大千世界》《塵埃落定》《報恩記》《中國公主杜蘭朵》等,包括《芙蓉花仙》在內的17部大幕戲、15部折子戲共41場演出,可謂精品薈萃、好戲連台。
川渝協同 立法為川劇振興提供法治保障
川劇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彩巴蜀文化的璀璨瑰寶,承載着川渝人民共同的文化傳統、歷史記憶。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介紹,近年來,川渝兩地一直致力於共同開展川劇的傳承保護,2021年川渝兩地協同啟動對川劇進行立法保護,歷時兩年半,於今年《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重慶市川劇保護傳承條例》正式頒佈並實施。「這是全國首次在文化領域開展的省際實體性協同立法。《條例》從多個方面對川劇的保護傳承作出規定,通過法治手段破除川劇傳承發展的短板和瓶頸,營造有利於川劇「活起來、亮起來、傳下去」的大環境,川劇傳承保護振興邁入了法治化新階段。」
沈鐵梅表示,近年來,川劇精品參加國家級重要賽事取得佳績,川渝兩地聯合開展川劇的交流演出,川劇在全國傳播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特別是重慶《江姐》、四川《草鞋縣令》雙雙榮獲第十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刷新了同一地方劇種2部作品同時獲獎歷史,有力提升了川劇劇種在全國影響力。」據悉,2023年,重慶市川劇院攜手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還赴香港演出川劇《李亞仙》及折子戲,受到香港戲迷廣泛好評。
當前,川渝兩地通過共同舉辦川劇節、交流演出等多種形式常態化開展互動交流,激發了廣大群眾看川劇、愛川劇的熱情,進一步夯實了川劇傳承發展基礎。尤其是已成功舉辦五屆的川劇節成為川渝兩地示範性強、帶動力大、影響面廣的節會品牌,有力促進了川劇藝術繁榮興旺。(記者 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