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香港商報記者從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八周年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八年來,陝西自貿試驗區緊扣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堅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首創性、集成性、差別化、帶動力上取得新成效,國家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台作用日益彰顯。
陝西省商務廳副廳長、省自貿辦副主任孟軍介紹,2017年4月揭牌至2025年2月底,陝西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創新案例985項,38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106項在全省複製推廣。新設經營主體24.08萬家,其中新設企業13.58萬家,是設立前(2.56萬家)的5.3倍。累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28萬億元,累計實際使用外資32.7億美元,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70%的進出口貿易額,實際利用外資佔全省的1/3以上。
2024年以來,陝西自貿試驗區積極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聚焦制度型開放,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推進機制,夯實制度保障,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取得新突破;圍繞產業鏈集成創新,推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集聚創新發展,開放型經濟取得新突破;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紮實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陝成果,加快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持續提升西安國際航空樞紐能級,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取得新亮點。
其中,在推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方面,全面落實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優化全省外商投資公共信息服務平台。三星、美光、采埃孚等外企持續加大在陝投資,三星項目成為全國3個標誌性外資項目之一。引入兩支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基金,總規模4.75億元,全年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在推動產業集聚創新發展方面,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積極探索創新服務型製造發展新模式,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家級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基地,西安高新功能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佔全國12%。西咸新區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貿易、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多項創新成果,灃東新城功能區對醫藥物流產業的倉儲端、管理端、供銷端、服務端進行數智化轉型,2024年園區醫藥物流產業產值達200億元。楊凌示範區加快推進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上合組織國家建成10個境外農業園區,加快形成國際農業科技產業合作體系,「楊凌農科」已成為中國現代農業國際交流合作的靚麗名片。
在紮實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陝成果方面,中國—中亞機制秘書處全面運營,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項目建成投用,西安愛菊北哈州100萬噸糧油物流加工基地建成運營。打造面向中亞的糧食、果蔬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與中亞國家共建國際物流節點和物流園區,累計建成10個海外倉。2024年全省對中亞五國進出口增長48.1%,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20.2%,高出全國13.8個百分點。
在加快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方面,中歐班列全程時刻表班列從每周「2去1回」提升至「4去3回」,跨裏海班列實現「一日一班」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西安)常態化開通18條國際線路和26條「+西歐」集結線路,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標居全國第一。2024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4985列、貨運52.4萬標箱,分別增長25.1%、21.9%,陝產貨值佔比超40%,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已成勢見效。
此外,陝西自貿試驗區持續提升西安國際航空樞紐能級,新開復開國際客運航線53條、運營全貨運航線達到7條,客貨運航線通達全球43個國家、88個城市,「一帶一路」航線覆蓋27個國家、54個城市,實現中亞「五國七城」通航全覆蓋。2024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703萬人次、同比增長13.7%,貨郵運輸量達29.05萬噸、同比增長9.3%。(記者 胡秦玉)
頂圖:新聞發布會現場(胡秦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