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至今不見緩和。美國被評為抗疫「最不得力」的發達國家,它應該也是被疫情傷害撕裂最為嚴重的國家,其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稱冠全球。與美國相比,香港縱然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未呈現失控狀態,但也絕對算是被疫情折磨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香港疫情反覆
香港深受疫情困擾,其一表現在抗疫時間長。自年初內地疫情爆發開始,香港就開始進入緊急防疫狀態,關口封閉至今;而當內地疫情趨緩受控,歐美等國家疫情又開始擴散,於是香港又進入第二波疫情。在這場對抗新冠病毒的漫長戰線上,香港絕對是為數不多打完全場的「戰士」,「上半場陪內地打,下半場陪全球打」。就在香港嚴防境外輸入,控制好第二波疫情後不久,本地疫情卻又開始爆發,香港再次進入更加艱巨的第三波疫情防控,各項防疫限聚措施更加嚴格。而經過近3個月的全城努力,本地疫情基本受控,全港市民本以為終可得到紓緩,政府逐步放寬限聚措施,市民亦在期盼開關在即,誰料國慶中秋小長假後,香港本地確診再次反彈上升,香港也隨之陷入可能「第四波疫情」的危機與擔憂中。
港府防疫慢半拍
與美國式放任抗疫不同,香港從特首到普通民眾一直都很重視疫情,但為何香港總是不能徹底控制好疫情?香港的防疫策略和防疫態度太過緩慢和被動,對比疫情襲來,港府防疫策略總是慢半拍,所以才導致戰線被不斷延長。綜觀全世界疫情防控有效且成功的國家和地區經驗,政府必須在疫情初期就果斷採取最為嚴格的防控策略,無論是封閉關口、限制社交活動、大規模檢測,都要「一步到位,寧緊勿鬆」才能最快阻斷病毒傳播。而本港「擠牙膏式」抗疫總是很被動,彷彿總被疫情拖走。最典型例子就是第三波疫情已經開始爆發,香港卻遲遲未能提高檢測能力,而當坊間有聲音呼籲「全民檢測」之後,港府在中央協助下終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但卻奉行「願檢則檢」原則。「願檢則檢」其實會令普檢計劃大打折扣,但考慮到香港體制、法律和民意,港府還是未強制要求所有市民檢測。結果就是本地傳播鏈未被完全切斷,仍有隱形患者未被找出,當港府逐步放寬限聚令後,再遇上一個小長假,本地感染個案快速反彈。隨本地疫情再次反彈,港府原有重啟經濟和社會計劃,包括推行健康碼、旅遊氣泡、恢復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往來又將被繼續擱置延後,甚至不排除再次收緊限聚令。
應徹底切斷本地傳播鏈
疫情反彈另一原因便是近期公眾聚集活動大幅增加,而且市民從心態上亦開始輕視防疫防護。一波波反反覆覆的疫情已令不少市民產生抗疫疲倦和麻木,比如很多人開始去酒吧或其他遊樂場所,各種party和遊玩活動大增,其間去除口罩、與他人近距離交談都是不可避免,這就導致尖沙咀一間酒吧群組感染爆發。而且近期香港出現了多宗不明感染源頭個案,顯示本地感染源在逐漸擴散,如果不能盡快加大檢測,切斷傳播鏈,香港很大風險將再次進入第四波疫情。
疫情已經沉重打擊香港各行各業,無論經濟、社會及民生,都無法再繼續承受新一波疫情。「長痛不如短痛」,想方設法徹底切斷本地傳播鏈才能讓香港徹底擺脫疫情困擾,拖延抗疫只會令香港陷入一波波疫情反覆的惡性循環,最終拖死香港。(趙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