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公布,內地第二季經濟增長6.3%,增速為兩年新高,但低於市場預期的7.1%;上半年經濟增長5.5%,同樣略差過市場預期。客觀而言,這份經濟半年報不算特別亮麗,確實反映正在復蘇中的內地經濟仍然面臨一定壓力和挑戰;然而換一個角度看,內地經濟已在疫情後第一個半年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只要出台更多針對性強的有利政策,進一步釋放經濟潛力,增強活力,未來應可由恢復性增長逐漸轉向擴張性增長,順利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細心分析,中國經濟半年報是有亮點的,最突出的無疑是消費表現。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8.2%,其中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3.1%,僅略低於預期的3.2%。正因消費強勁,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7.2%,較去年全年貢獻率大幅提升,此外,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按年增加3.8%,並高於市場預期。但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按年跌7.9%,跌幅較首5個月擴大。
從這些數據來看,部分經濟指標確實出現波動,這也是一些人信心受到影響的原因。加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等負面因素衝擊,海外輿論場出現一些「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有人甚至過度炒作青年失業率,看淡下半年內地經濟前景。然而,中國經濟其實正運行於復蘇軌道之上,只要平心靜氣看看其他主要經濟體上半年的表現,就會發現中國經濟已是企穩向好,總體表現處於較強較優之列,現在只待進一步發力,將增長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展望下半年,不少利好因素支持內地經濟發展。以作為經濟增長「火車頭」的消費為例,在生產供給和消費需求的循環更順暢大背景下,今年以來相關部門推出一系列有利於新能源汽車消費、促家居消費的新措施,都將對於拉動下半年消費起到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縱使過程中荊棘滿途,但也在重塑新的增長動能。這些新動能最少包括三點:一是在產業升級大潮下,低端製造向中高端製造轉變的過程中蘊藏巨大潛力;二是數字經濟發展為企業帶來龐大的數字化轉型新機遇;三是在綠色轉型的國際潮流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綠色產品、綠色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正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雖然上半年部分經濟指標出現波動,略遜於預期,說明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穩固,但大家應以辯證思維看待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挑戰和機遇,既要看量也要看質,既要正視中國經濟的短期波動,更要看到中國經濟中長期向好的大趨勢。事實上,中國發展基礎雄厚,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勞動力素質亦不斷提高。再加上中國政策工具箱內仍然有許多選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關鍵時刻總能拿得出、用得上、能見效。展望未來,大家要堅定信心,畢竟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空間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