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2025年理事會暨文藝評論工作會舉行兩場圓桌研討,多位專家齊聚鄭州,從文藝理論、文學和藝術門類等方面闡述各自見解,表示當今文藝在構建中華文明標識中要把握題材元素、主題思想、文化根脈和精神內核四個承載。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河南文藝評論中心(河南大學)承辦,河南博物院協辦。
「連續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點 要擅於提煉文明標識
文明標識的民族意義何在?中國評協副主席傅道彬表示,文明標識的提煉對於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極其重要,它可以是一個圖騰、器物、制度、思想、概念或者代表性人物,以毛澤東作為現代中國的文明標識為例,說明了文明標識既可以體現為物質層面的有形器物,也可以是思想層面的無形精神。文字作為中華文明的根本性標識,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和藝術追求,文字是集體性標識,具有集體意義。
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心峰認為,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需要找一些最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能夠體現中華文明本質特徵和特色的元素進行概括,強調了藝術在文明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李心峰說,「用當代藝術形式來呈現中華文明標識大有可為,其中的空間非常大,有可能成為作品成功的一個保證。」
「君子文化」何以成為中華文明標識切入點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認為,整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核心思想是「怎麼做人」,「君子文化」正是這一核心思想的體現。
「君子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廣受尊崇,並深入民間,成為中國老百姓做人做事的準則。錢念孫提到了中國畫最多的題材——梅蘭竹菊,這些都被視為君子的象徵。並以蘇東坡畫竹、鄭板橋畫梅蘭竹菊為例,說明了藝術家們通過畫作來表達君子品格。
所以,君子文化在當今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也是中國人集體人格的體現,「因此,在探討中華文化精神標識時,君子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錢念孫說。
如何用藝術構建中華文明標識?各領域有心得
第二場圓桌研討主持人,河南省評協副主席、河南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席衛權認為,各個門類來一場跨界融合的討論很有必要。
中國評協副主席、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葉培貴從文化的角度對書法進行研究,他認為書法是文明標識的藝術呈現,「書法是基於字而出於用的書面表達,書法具體到每個書寫者是身心修行,更是一種價值追求體系。」
浙江省評協副主席、秘書長沈勇以火爆全國的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為例,提出中華文明現代構建應具有三個特性:動態的歷史性、當下的現代性和跨區域的通用性。沈勇還推介了爆款越劇《我的大觀園》及主演當紅越劇演員陳麗君,介紹了該劇的現象級表現及年輕觀眾對它的喜愛。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也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上海戲劇學院二級教授、電影學院院長厲震林表示,在電影藝術中,中國電影對中華文明有着獨特的貢獻,為原有的中華文明賦予了新的視聽藝術形態。厲震林闡述了「人民性」在中國電影中的體現與價值。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簫放着重闡述了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過程中的挑戰,重點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現代設計的結合。簫放強調,標識體系必須是綜合性的,要有核心、有層級、有類別、有系統,他的核心理念是「溫柔敦厚 和合眾生」,但如何將其用藝術方式表達出來,這就需要特別的研究和提煉。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介紹了網絡文學對文化產業的影響,何弘認為,網絡文學不僅僅是類型小說或電影等娛樂產品的源頭,更在深層次上改變了文化生產的邏輯。
在文藝創新中不斷挖掘中華文明標識富礦
中國評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在兩場圓桌研討的總結髮言中表示,所謂重要標識,是指能代表中華文明獨特精神、標識文化精髓和核心價值觀的符號系統,這在題材元素、主題思想、文化根本和精神內核四個方面為文藝創新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寶藏,也為文藝作品提供了思想內涵、生命根脈、歷史源泉和精神支撐。
他介紹了文藝在構建中華文明標識中的基本路徑,首先是以大眾化解碼傳承人民精神,將中華文明的複雜思想和文化符號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提煉出來,並通過藝術作品的形式得以展現。
他強調了文藝作品在國際化傳播中的重要性,文藝作品需要具備國際視野,通過跨文化的表達方式,將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傳播到全球。還要構建具有辨識度的中華文明標識體系,確立中華文化主體性。
但在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過程中也要避免實踐偏差,徐粵春說:「首先要避免符號化的堆砌,過度使用傳統符號容易導致作品形式大於內容。其次是警惕功利化的模式,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同時應防範淺薄化,對經典IP的濫用是對傳統文化的傷害,容易導致文化內涵的流失和變異。因此,需要建立起重大文明標識符號使用的規則制度,確保文藝創作能夠真正發揮其凝聚人心、增強民族認同的作用。」(記者 王皓萍)